2025年6月8日“第十七個世界海洋日”當天,在北京香港馬會會所, 馬會俊心臺及內(nèi)地會員公益項目平臺“聚賢博善”的支持下,由香港賽馬會的Bonnie老師、張曉男、北大青鳥研學中心的閆老師和張老師的陪伴下,與珠海市協(xié)作者社會工作者教育推廣中心(以下簡稱珠海協(xié)作者)社會工作者范旭芳、吳志葵、梁燕平,以及家長志愿者胡煒、陳伍娣等,組織帶領(lǐng)29名流動兒童前往深圳蛇口母港開展為期一天的環(huán)保教育研學活動。
活動當天,工作人員和孩子們共同登上大巴車在早上8時準時向深圳蛇口母港碼頭出發(fā)。在車上,社會工作者梁燕平以問答方式開啟孩子們對港珠澳大橋的了解。北大青鳥研學中心閆老師繼續(xù)為孩子們講解本次研學活動的流程安排和海洋知識,分享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的結(jié)構(gòu)等內(nèi)容。下車后,孩子們分為五個小組,在志愿者和社會工作者的組織下相互認識,有序進入深圳蛇口母港研學課室。
專家老師為流動兒童分享海洋保護知識
來自廣西欽州三娘灣的三位志愿者分享“中華白海豚”研學課程,并分別從中華白海豚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特征、遺傳基因,以及其作為胎生動物的特點等方面進行了分享。月亮老師通過屏幕圖片展示中華白海豚的相關(guān)知識時,讓孩子們“站隊”選擇正確答案;水星老師分享了三娘灣中華白海豚欽欽被漁網(wǎng)割掉了背鰭但仍有著頑強求生毅力的故事,還分享了潘教授與科學家團隊為了對中華白海豚進行深入觀察和研究,常年出海作業(yè)的故事。水星老師動情地說:“生命會永遠牽動我們的心,而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我們都需要堅持下去,我們都需要保護(中華白海豚),需要認真地對待?!?/span>
午餐過后,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chǎn)研究所楊老師和助手為孩子們帶來生動的浮游生物課程。通過分享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的基知識,以及探討人類對水質(zhì)破壞所引發(fā)的海洋赤潮、淡水湖水華等現(xiàn)象,揭示這些現(xiàn)象反過來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在楊老師溫和地提問和鼓勵下,孩子們積極參與,踴躍回答問題。相信這樣一堂別開生面的浮游生物課程,能夠激發(fā)孩子們思考如何實現(xiàn)人類與環(huán)境的和諧共處。
除知識的分享,楊老師還鼓勵大家動手制作臨時裝片。她首先展示了前期水樣采集的詳細過程,隨后在現(xiàn)場使用多種不同的水樣,指導孩子們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在顯微鏡下觀察浮游生物。
在海上游輪上探秘港珠澳大橋
參與這次活動的許多流動兒童是第一次走出工業(yè)園,登上郵輪感受海洋風情。
客運碼頭工作人員向孩子們詳細講解郵輪的工作原理和構(gòu)造,靠泊燈除了指引船靠碼頭還起到照明作用,在遠處的浮標則被稱為海上“小路標”等。海上安全的知識課堂上,工作人員邀請兒童代表示范如何正確穿戴救生衣,細致地展示了海上各類應急自救物品。
在海洋文化課堂中,孩子們在“游輪海洋館”以親身體驗、知識問答、聆聽講解等方式學習海洋知識。
隨后,孩子們在志愿者的陪伴下漫步甲板,用鏡頭定格碧海藍天的美好瞬間。當游輪緩緩穿過現(xiàn)代世界七大海洋奇跡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時,流動兒童用掌聲、歡呼聲致敬偉大的祖國。
游輪上,精彩的魔術(shù)表演吸引了孩子們。兒童小軒跟社會工作者說:“阿姨,是否可以讓我用微信聯(lián)系爺爺奶奶一起觀看?”在最歡樂的時候,孩子們依然心系家人,與他們分享此刻的快樂,讓人倍感欣慰。
活動最后,流動兒童小涵和小益代表團隊向活動支持方贈送了提前精心準備的繪畫作品以示感謝。游輪上的工作人員還精心策劃了“炸彈數(shù)字”趣味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的參與中,為本次歡樂、難忘的研學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
在回程的車上,社會工作者吳志葵、范旭芳、梁燕平與志愿者一同帶領(lǐng)孩子們回顧了當天的參與情況,并對每個小組成員的參與表現(xiàn)進行反饋。最后,社會工作者范旭芳也向孩子們再次發(fā)出倡議,“今天我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希望日后大家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成為行動者和實踐者?!?/span>
小軒分享道:“在老師講述的海豚欽欽的故事里,我們看到受傷的欽欽也有活下去的希望。經(jīng)過人類的幫助和他自己的自救,她成功生下了他的孩子。想告訴大家要保護海洋生物,不要亂扔垃圾和破壞海洋,要保護海洋環(huán)境?!?/span>
小杰分享道:“參與這次活動覺得很開心,因為看到很多新的東西,看到港珠澳大橋時,覺得很壯觀。”
小益分享道:“那天跟一些小朋友一起玩,我還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因為在不同的小組,我們是借充電寶認識的,還是很開心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中華白海豚的故事,讓我學會了知道要保護動物,也認識到人和動物是可以和諧相處的?!?/span>
小辰分享道:“當乘郵輪看到港珠澳大橋,我當時的心情是振奮的!我希望我以后也能造出這等偉績!我也希望可以繼續(xù)參加這樣的活動,學習知識,增長見識。”
志愿者胡煒結(jié)合今天活動也分享了自己的觀察:“我覺得這個活動比較難得,孩子們參與之后在環(huán)保意識方面有很多提升。他們之前沒有接觸到這樣生動的研學活動,很多孩子也沒有去過那么遠的地方,沒去過深圳,沒坐過船,他們吸收到了更多新的知識。”
志愿者陳伍娣也補充道:“我自己也很注重環(huán)保,但還沒有真正投入到環(huán)保行動當中。這次課程對于參與活動的孩子也會帶來震撼和感動,海洋環(huán)保的意識在孩子們的心里也會萌芽的。這樣的機會也很難得,可能終其一生也只有這一次機會?!?/span>
感謝志愿者陳伍娣、胡煒對活動的支持。
感謝北京香港馬會會所、馬會駿心臺、“聚賢博善”團隊、北大青鳥研學中心對于本次活動的支持。
感謝每一位“協(xié)作者之友”,協(xié)作者期待更多人加入“協(xié)作者之友”月捐計劃,成為協(xié)作者的支持者和建設者,成為助人自助的典范。
碼上加入?yún)f(xié)作者之友
你每月持續(xù)的支持
讓協(xié)作者社會工作者可以
讓改變持續(xù)發(fā)生
主 編:李 真
執(zhí)行主編:王立宏
作 者:梁燕平
編 輯:吳志葵、王立宏
校 對:王曉潔
排 版:王立宏